農(nóng)歷五月初五端午節(jié),在家鄉(xiāng)臨清被稱為“重五”。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插菖蒲、抹黃酒、吃粽子、佩香袋。如今隨著城市的發(fā)展,這些古老的習(xí)俗日漸遠去,只剩下包粽子、吃粽子成為“保留節(jié)目”。
母親快七十歲了,從小時候記事起到現(xiàn)在,一直都是自己動手包粽子,可以說我們是吃著母親的粽子長大的。
端午節(jié)的前一天,母親就忙碌開了: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幾個小時,再瀝干水分,從山間采摘的粽葉也洗凈了,幾張碩大的曬成半干的粽葉被掰成一縷縷的,懸掛在房梁下用來捆扎粽子。
吃過晚飯,收拾好碗筷,母親便坐下來包粽子。只見母親拿出兩張大小不等的粽葉在手中相疊,手指從中間利落地一卷,便卷成了漏斗形,用左手托著,右手放米,放餡料,再放米壓實,然后將剩下的粽葉折轉(zhuǎn)包好,一個四角玲瓏的粽子便做成了。此時母親的手指異常靈活,整個動作如行云流水,一氣呵成。
包好的粽子五個一捆十個一提的扎好,要沉入事先備好的湯水里浸泡,幾小時后放到大鐵鍋里煮。浸過湯水的粽子煮熟了有著淡淡的稻谷清香,還容易消化,而且在炎熱的夏日可多保存幾天。
時間不覺已是夜半時分,我們兩個守在一旁的孩子早已睡眼朦朧,呵欠連天。“還要煮好久才熟呢,只管去睡吧,明天早起就有的吃了。”母親一邊揉著酸脹的腰,一邊打發(fā)饞嘴的我們睡下,自己則常常要忙碌到凌晨才能歇息。
端午節(jié)的早上,我們兄妹兩個是從滿屋清香中醒來的:灶上大鐵鍋里咕嘟咕嘟煮著大蒜頭、雞蛋與粽子。一家老小空腹先吃幾瓣煮得軟爛的大蒜頭,再吃粽子和雞蛋,母親說這樣有益身體健康。
如今街上賣的粽子包裝精美,口味多樣,可我還是最喜歡吃母親包的粽子。這粽子裹進了母親濃濃的愛,才會如此香甜,讓我戀戀不舍、回味無窮。(陳忠 新華環(huán)綠公司)